高爾夫球是一項球員可以自行選擇使用球的運動,
市面上的高爾夫球種類玲瑯滿目讓人不知道如何選擇,
不同種類的高爾夫球有不同的特性,
這些特性根據球的結構、軟硬度以及適合的揮桿方式會有不同的使用場合。
高爾夫球介紹

高爾夫球體積小通體雪白故又被稱為小白球,
高爾夫球大致分為硬球與軟球兩大類,
球體表面共有300~500個凹洞,
而這些凹洞並不是單純好看而已,
這些凹洞可以有效的減少空氣阻力並且提高球的飛行距離。
高爾夫球有許多不同的結構不同的軟硬度,
但高爾夫球依舊有一些規範,
球體直徑不可小於42.67mm,
球本身重量不可以超過45.93g。
高爾夫可以自己挑選使用的球那是否可以根據情況使用不同的球呢?
答案是否定的,
高爾夫比賽採用One Ball Rule規則,
One Ball Rule的意思是選手須提前登記一顆比賽時球的品牌、種類,
比賽時就只可以使用登記的球,
並且不管任何情況都只可以使用這顆球。
不同高爾夫球種類的特性與性能

一般而言我們會根據性能將高爾夫球分為DISTANCE、SOFT、SPIN三種,
那這三種分別表示甚麼意思有著甚麼樣的性能就讓我們一一介紹。
3種高爾夫球種類
DISTANCE
DISTANCE球的質感質地較硬屬於硬球,
其特性是在於擊球距離遠,
適合給想要增加擊球距離的同好們,
但相對的也有些許的缺點,
其缺點在於球的質感較硬擊上果嶺後停球的效果較差。
SOFT
SOFT類型的球質地較軟通常具有軟膠質外層,
其特性在於擊球的手感較為柔軟。
SPIN
屬於SPIN類型的球通常內部都有特殊的設計,
Spin的中文意思是旋轉顧名思義球的特性在於球的旋轉性,
透過旋轉加強了球的停球性, 以上的特性均使得球在果嶺上更佳容易控制提升球員擊球精準度。
2種混合特性的高爾夫球種類
DISTANCE & SPIN
此類強調擁有DISTANCE與SPIN兩種特性,
但兩種特性效果均不佳。
DISTANCE & SOFT
擁有DISTANCE與SOFT兩種特性,
此類強調擊打軟球時仍會有硬球的擊球距離,
擁有良好的擊球手感提升擊球的距離。
高爾夫球的結構
高爾夫球根據用途分為練習用球及比賽用球,
一般而言練習用球的結構一般為一層或雙層結構,
在台灣多為單層結構的練習用球,
而職業選手多使用雙層以上結構的球。
想必看到這裡各位應該對結構產生了疑問結構到底有甚麼差別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行詳細的介紹。

高爾夫球結構一般是由中心部分的球核與外層的外殼所組成的,
可分為單層球、二層球、三層球與四層球,
此處所指的層數是指球擁有多少層外殼,
在球核外有一層外殼為雙層結構、有兩層外殼為三層結構以此類推, 層數越少球的質地越硬反之外殼越多越柔軟。
單層球
單層球一般只會出現於練習場供人們練習使用,
球體由硬橡膠壓制而成並且塗漆因此沒有內核與外殼的分別,
是所有球種中最為便宜的。
雙層球
雙層結構的高爾夫球是所有結構中最常使用的,
外殼多是用硬橡膠、塑料或是特殊的混和物製成。
早期雙層結構的高爾夫球多是為遠距離球,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材料的選擇與使用都與早期不同,
如今根據外殼的材料會產生不同的特性(上方所提及的特性)。
也因此雙層球是目前職業選手最為青睞的高爾夫球類型。
三層球
三層結構的高爾夫球已經不適合入門的新手使用了,
對技術的要求極高只適合技術水平高的朋友。
三層球強調球的旋轉與手感,
這樣的特性使得擊球手感佳容易控制,
但擊球技術不佳容易使球損壞。
多層球
多層球依據擊球越有力,球越容易變形的概念進行設計,
目的在於任何擊球力度都能產生最佳結果。
多層結構在擊球手感佳容易控制的前提下提升了擊球距離。
如何挑選高爾夫球
- 將球擊出時球的飛行軌道是否穩定且長遠
- 果嶺上時是否容易控制球的旋轉
- 挑選符合自己的擊球習慣與喜好的球種